-
贫富分化、城乡地区差异等矛盾越积越多,放弃GDP情结,扩大内需,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喊了好多年,但是收效不大,这都与国家计划的约束性与问责性不强而导致的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减弱有关。
智慧来自经验教训:要尊重市场,而不能迷信市场;也不要迷信计划,但不能忽视计划。由于历史原...
2009.04.27 10:04:00
-
律监督、行政监督、公民监督、舆论监督等力量统一起来,形成一个独立的监督主体。
国家廉政体系理论认为,应建立一个高度透明并具有问责性的国家廉政体系,这个廉政体系离不开民主的制度、成熟的公民社会、独立的司法系统和拥有自由言论的媒体的支持,其中最关键的是“一把手”问...
2013.04.24 09:03:00
-
家治理的有效性越高。因此,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是合法性和有效性双高型相统一的治理体系实践过程。
其次,开放性、包容性与可问责性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外在表征。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开放性意味着:(1)对一切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开放,不断从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汲取...
2013.12.06 10:47:00
-
完善决策机制,建构和完善决策参与和论争博弈机制,提升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五是改善决策评估体系与机制,增强政策运行的可监控性与可问责性。
其四,建立健全政策救济体系,从结果矫正路径治理公共政策负排斥。一是完善关于平等权的规范,强化对社会公平权的法律保护;二是拓...
2014.11.05 15:24:00
-
天作出错误决策导致公司巨亏,令人警醒。”
刘俊海提出,提升国企治理能力,必须牢牢把握公司良治的六大核心特征:透明度、民主性、问责性、尊重股东价值、股东平等与公司社会责任。
其中“民主决策”机制的建立尤为重要。《公司法》建立了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董事长...
2014.11.24 07:53:00
-
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是实现法治政府建设目标的关键。政府、政府官员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应当对公众和利益相关者负责。在公共事务中,问责性指与某一特定职位或组织相连的职责及相应的义务。
问责性意味着政府官员由于其承担的职务而必须履行一定的职能和义务。不能履行或不适...
2014.12.01 10:27:00
-
目前在国际范围内,社会治理的基本理论与要求,包括“容忍、平等”“兴趣”“参与”“反馈”“一致”“问责性”等关键词和要素。国际上,社会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模式总共分四类:
第一类,是政府在社会发展中扮演主要角色。包括政府直接生产公共服务,其问题是只有当参与直接...
2015.07.04 08:02:00
-
监管机构改革的基本特点
监管机构遵循的基本原则。一般而言,主要发达国家政府监管机构的建立普遍遵循以下原则:依法设立的原则、可问责性的原则、透明性原则、成本收益的原则、专业化原则。特别是对监管机构成本收益原则的要求则日益明显。通常来说,监管机构的设置和作用集中反...
2015.09.24 08:16:00
-
监管机构改革的基本特点
监管机构遵循的基本原则。一般而言,主要发达国家政府监管机构的建立普遍遵循以下原则:依法设立的原则、可问责性的原则、透明性原则、成本收益的原则、专业化原则。特别是对监管机构成本收益原则的要求则日益明显。通常来说,监管机构的设置和作用集中反...
2015.09.24 08:16:00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覃文萍:与其他治理方式相比,法治的突出优势在于具有权威性、稳定性以及可预期性、可问责性、可救济性,并且在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的行为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职能作用,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牢固的基础、持久...
2016.10.09 08: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