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晚年
陈寅恪先生生于1890年,1969年秋间去世。他的夫人,是晚清时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他们结识于清华园。
他的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打破守旧势力控制的沉闷局面,后来因为参与维新变法,荐举刘光第、杨锐辅佐新政,在新政失败后,被...
2009.08.10 10:33:00
-
称伟大的灵魂。”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寅恪的学生蔡鸿生如是说。
求学
留学16年一个学位都没拿
陈寅恪家学渊源深厚。祖父陈宝箴,堪称“经世致用”之材,担任湖南巡抚时,他推行新政,锐意改革,湖南局面日新,被认为是“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圆明园起火时,陈宝箴正...
2009.11.16 14:31:00
-
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到郭嵩焘首任驻西公使并提出全面学习西方;从曾国藩、左宗棠践行以“求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到陈宝箴、谭嗣同等人抱着“湖南存则中国存”的雄心大志在湖南尝试推动国家近代化的维新变法;从“改良”到“革命”,从“以日为师”到“以俄为师...
2014.10.08 13:57:00
-
人都成长于特定的家庭,家庭的文化内涵对于提升每个人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旧时农村“耕读传家”的传统信条,还是名震国内外的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祖孙三代,都充分证明了读书在中国家庭里的厚重意义。
虽然,现代社会的时间碎片化、“微时代”的阅读浅表化,都让读...
2015.04.15 08:26:00
-
章,皆谓不变法不能救中国。”
茅海建依据丰富的档案资料,著《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书中指出:“张之洞、陈宝箴集团是当时清政府内部最大的政治派系之一,也是最为主张革新的团体”,从而打破了以康梁为中心的戊戌变法叙事格局。他还指出:“百日维新的...
2015.05.11 16:10:00
-
代文化历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近著主要有《论国学》、《中国现代学术要略》、《陈宝箴和湖南新政》、《陈寅恪的学说》、《马一浮与国学》、《现代学人的信仰》等。
核心提示 >>>
·文化不是石头,不是固体,它是水,...
2015.08.26 09:18:00
-
不仅找到了理想归宿,事业上也是成就不俗。
这些名门望族子弟之所以没有“纨绔”化,乃因大都有一个“好爹”或者长辈。陈寅恪的祖父陈宝箴是晚清维新派名臣,父亲陈三立宁愿绝食而死也不愿为日军效力;“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的父亲钱玄同在汉语拼音改革方面有着重要贡献,其祖父...
2018.10.10 15:35:00
-
育。时局变化和社会变迁对东山书院的创建产生深远影响,并按刘锦棠的倡议先行添设东山精舍。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湘乡举人向湖南巡抚陈宝箴呈文,“原任新疆巡抚刘襄勤公思矫其弊……创议添设东山精舍,以劝学育才……”
陈宝箴提倡维新活动,在湖南倡办新政,设矿务、轮船、电报...
2021.09.24 14:21:00
-
育。时局变化和社会变迁对东山书院的创建产生深远影响,并按刘锦棠的倡议先行添设东山精舍。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湘乡举人向湖南巡抚陈宝箴呈文,“原任新疆巡抚刘襄勤公思矫其弊……创议添设东山精舍,以劝学育才……”
陈宝箴提倡维新活动,在湖南倡办新政,设矿务、轮船、电报...
2021.09.24 14:21:00
-
士铨坟茔就在铅山文家桥,能够找得到吗?
至于江西的陈三立,所谓清末四公子之一,他自南昌到南京,前后生活有23年之久。他的父亲是陈宝箴,他儿子多多,其中一位著名儿子是陈寅恪,大教授。他经常走动于江西与南京之间,那个时候,又没有高铁,多走水路,奔波起来,也不大轻松...
2023.06.03 1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