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丈夫休妻也得到社会的宽容和许可,且有“七出”之条保障男子的休妻权。尽管有的时候人们也会自我安慰说:“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陶渊明《和刘柴桑》),或者偶然也有“不重生男重生女”(白居易《长恨歌》)的议论,但在大多数场合,生女都被认为是赔钱货。早在汉代,就流行...
2009.02.20 15:17:00
-
宝贵财富。放眼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无数有政治抱负的人都主张官员要以平等之心对待民众。儒家先圣孔子提出“仁者爱民,尊君守礼”,东晋陶渊明愤言“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明代李贽主张“泛爱容众”的“真平等”, 更是大胆否定一切尊卑贵贱。河南内乡原清代县衙至今还...
2009.05.21 13:52:00
-
在前面而又前面(诗余似逊于静安先生)。他的诗避熟弃俗,禅意馥馥,独辟意境,自创理境。他说“作诗以说理为最难”,古贤理境高妙者应推陶渊明、谢灵运等人。对释氏义学和禅学影响下的诗的创作,他给予正面评价。实际上他自己的诗就充满了禅悟和理趣。《答虞逸夫》信中所说的“自有...
2009.06.26 10:15:00
-
知识储备如何、业务本领如何、承担责任的能力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兴衰命运。
读书苦,但苦中有乐。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都应该翻新成为我们当代共产党人的境界。许多老一辈革...
2009.08.10 10:30:00
-
本体”的呈现形态,但非超越性的审美情感。“情本体”在美育方面所揭示的最高追求即在于超越性的审美情感。呈现在自然景物的欣赏中,它是陶渊明笔下的“平畴交远风,良苗易怀新”,在这里主体对景物看似无情,实则那种超功利的审美之情已深深融化于对象之中,难分彼此。于社会生活中...
2010.03.03 14:42:00
-
友,与她一道过来的两位修女更是她的亲密伙伴;夜晚一人独对孤灯之时,陪伴她的,除了《圣经》,还有中国的古诗歌。她说,她最喜欢李白和陶渊明的诗;她欣赏李白诗的浪漫,也爱陶渊明诗的天然。
她说:“学中国话,不简单的。”但为了更好地在中国服务,当年将近40的她,还是咬...
2010.08.31 08:24:00
-
长廊,全面展示了中华古文化,如《山海经》、《诗经》、《礼记》、《论语》、《孟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名人如:孔子、孟子、老子、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等进入学生视野,成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伙伴。中外美术大师的作品和学生自己的画美化着校园,让学生和大师对话。七彩斑...
2010.09.29 08:46:00
-
“诗鬼”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奇特夸张、触目惊心的战场描绘更是让人过目难忘。
诗中所表达的意境叫“诗境”。陶渊明的诗淡远如行云,自然如流水,流露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者之风;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渲染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
2010.12.16 08:49:00
-
麓寺碑》等;宋时帖学大盛,人人竟相学帖。梅尧臣《乞米》就有“幸存颜氏帖,况有陶公诗”之句,是说幸亏还保存了颜真卿的碑帖,而且还有陶渊明的诗篇。“帖”不仅可以代表书法作品,也可以泛指所有书画作品。中国特有的一种书法作品——春联,也可以用“帖”表示,称为“春帖”。杨...
2010.12.28 08:54:00
-
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道路以目”指在路上只用眼睛示意,不敢言谈。形容百姓在暴政下敢怒而不敢言。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意思是详细述说所见所闻。“言”由本义说话引申为语言。人的语言多种多样:既有忠言,也有谗言;既有真言,...
2011.01.14 08: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