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单一的公有制结构,主要表现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之间的比例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经过30年所有制改革的理论...
2009.02.18 14:28:00
-
生产经营。
八、股份合作制企业比重大
股份合作制是一种以内部职工为主体,在劳动与资本双重联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集体所有制经济形式,它集股份制与合作制的某些特点于一体,机动灵活,比较适合中小型企业作为改制的切入口。但这种形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①对于企业...
2009.03.09 15:18:00
-
)才可操作,乡镇以下才能够留住6亿人、并过上和城市市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生活。
中国的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是必须的,土地村民集体所有制是基石,农地使用权家庭经营是基础,合作经济和新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主流,城乡居民国民待遇均等化是保障。这几条是基本原则,都必须坚持。...
2009.05.21 13:25:00
-
此被摧毁,反而在新的条件下以一种新的形式得到加强。传统“蜂窝”型社会的基础是家庭、宗族、村社,而新的“蜂窝”型社会的基础在农村是集体所有制的社队,在城市是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的单位。21在某种意义上,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同古代社会相比在形式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即每个“...
2009.06.02 14:09:00
-
深刻的变化,由原来单一的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除原有的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的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集团所有制经济外,还出现了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指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所有制结构变革必然引起社会利益...
2009.06.03 16:53:00
-
极“左”做法,更使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历史经验和教训,在农村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调整生产关系,对土地集体所有制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些措施使1979年到1984年,全国农产品大幅度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60.2元增加到3...
2009.09.29 11:49:00
-
改”,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然而,从1958年到1978年,刮共产风,搞穷过渡,急于从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转变,形成了一大二公的单一公有制结构。在这期间,虽然作了一些局部调整,但直到改革开放前,这一单一公有制结构没有发生根...
2009.10.21 16:39:00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必须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社会历史情况,采取相应的体制形式,要么采用国有制,要么采用集体所有制,要么采用股份制、承包制、租赁制乃至别的什么体制。离开了这些体制形式,公有制就不可能存在。
(二)体制受制于制度,又对制度的实施...
2009.11.20 10:30:00
-
武进是全国乡镇企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乡、村两级集体所有制企业为主,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乡镇工业的孕育、起步(1956-1970年)。在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全县有5.6万私营手工业者参加了棉织、铁木竹、缝纫制鞋、机绣、木梳等...
2009.12.29 11:55:00
-
年。
1960年,由沭阳、泗阳、泗洪、宿迁、涟水、盱眙六个县京剧团整合成立了“淮阴地区京剧团”,属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1963年改为集体所有制性质。草创初期,恰逢三年自然灾害,不久又经历“文化大革命”,这是我院(团)的冷落和萧条时期,演职员多人下放,三次缩编,不能正常排练演...
2010.04.09 09: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