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例 。《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大约在弟子的记忆中,孔子从不谈论鬼怪、神异之事,而且要求弟子对鬼神之事敬而远之,《雍也》篇载,樊迟问知,孔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对于与鬼神类似的天,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
2009.04.09 13:58:00
-
实社会道德进步的内在根由。以“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为例,其“美”之价值的永恒性特质不言自明,而其有限性也十分明显:忽缺了“己所...
2009.07.27 11:10:00
-
家的第二个代表人物是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孔子强调“仁”,孟子强调“义”。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孔子的“仁”是“视人如己”的道德关怀。孟子的“义”是“义者宜也”,“义者人之正路也...
2009.08.05 17:06:00
-
颇,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由此,我们可以把《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中庸”一词,语出《论语·雍也》。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做得到了。孔子这样推许的“中...
2010.01.27 09:03:00
-
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大学孔子学院第十三次孔子沙龙活动于日前举办。
此次活动的主持人是孔子学院院长顾明东教授,重点讨论了《论语》雍也篇第六,与会者围绕现实的文化差异和孔子的从政思想,各抒己见,探讨了文化上的差异,也针砭时弊。如:从孔子对学生颜回的评价,大家探讨...
2010.04.12 15:09:00
-
式推演扩展为社会伦理。在孔子那里,这种在家庭伦理的基础上推演社会伦理的道德扩展方式有二:一是“恕道”,二是“能近取譬”(《论语·雍也》)。“恕”即“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通过“恕道”可以建立“我”与“他”之间的道德关系。...
2010.05.14 10:04:00
-
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都取此义。其二,“文”由纹理之说引申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意,与“质”、“实”相对。所以《论语 雍也》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三,在前两层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指美德善行,这便是“礼减而进,以进为...
2010.12.30 08:41:00
-
导言
例言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2012.04.26 15:27:00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大同是指高度太平、团结的局面。中国古人就有实现世界和平的思想。中庸——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者,不偏不倚,天下之正道;庸者,永远不变,天下之定理。中庸是最高的道德,是儒家学说的精髓。小康——出自...
2012.10.25 17:02:00
-
列国,是为了能够把他的理想付诸实践。“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罕》),表现了孔子急切的求仕之情。孔子评价他的学生说:“雍也,可使南面”(《雍也》),“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
2012.11.03 1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