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绍他在路上的经历:他曾背着80斤重的背包徒步行走5小时,曾搭乘摩托车在贵州山区遭遇车祸,曾因爬山弄得满身伤痕,曾在敦煌感受过沙漠“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的悲壮苍凉。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洛阳和西安的博物馆里看到那些几千年的文物,以前通过书本和电视虽然很清楚...
2014.05.19 09:51:00
-
出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政府所在地——海晏县西海镇,奔向祁连山深处。
祁连山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山。唐代诗人王昌龄著名的诗作《青海长云暗雪山》,诗中的雪山便是祁连山。
广义的祁连山,向南一直延伸到青海湖的北岸。西海镇所在的金银滩草原,其实就是祁连山系南麓的山间盆地,...
2015.09.18 17:09:00
-
人们,却把去西域去河西走廊视为具有挑战性的英雄之举,前赴后继,乐此不疲,并写出大量优美的经典诗歌,随便罗列就已让人震撼,比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
2016.02.23 08:46:00
-
绍他在路上的经历:他曾背着80斤重的背包徒步行走5小时,曾搭乘摩托车在贵州山区遭遇车祸,曾因爬山弄得满身伤痕,曾在敦煌感受过沙漠“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的悲壮苍凉。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洛阳和西安的博物馆里看到那些几千年的文物,以前通过书本和电视虽然很清楚...
2014.05.19 09:51:00
-
心声,也是一种伟大的社会实践。边塞诗因为反映普遍社会情绪和理想生活样貌,所以脍炙人口,让人震撼,比如充满英雄气概和豪放精神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2019.02.27 09:32:00
-
“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援鄂医疗队急诊科护士陈东旭在接受采访时引用的一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从军行第四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戍边战士的铠甲已磨穿,仍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乡。同样,奋战疫情一线的...
2020.03.26 14:56:00
-
公司、尝试开展牧场旅游、创办电商服务站……在摆脱贫困的过程中,他们为乡亲们带去一种信念:只有人翻过的山,没有山挡住的人。
“青海长云暗雪山”,壮阔诗句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不甘与挣扎:这里不只有恶劣的条件、闭塞的环境,还有一代又一代传递着的贫穷生活。
对于出生在...
2020.06.18 09:45:00
-
读解大抵“只在此山中”,万一它“更在春山外”呢?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首大家都熟悉且爱赏的唐诗,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对于这首袭用乐府旧题写成的七言绝句,前人的读解甚多,但归纳起来,不外...
2021.05.26 17:17:00
-
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再说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个案一)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窃谓其一二两句,似确有“思归”之义。“青海长云暗雪山”,就字面言之固...
2021.05.26 17:21:00
-
3200天的接力坚守、9年的持续坚持,书写了一段“到祖国最需要地方去”的青春之歌,充分彰显了当代青年的情怀底蕴和责任担当。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响应国家号召,组建团队奔赴西部
为响应国家援青号召,助力脱贫攻坚和西部乡村教育振兴,江苏师范...
2023.10.09 09: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