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及其表达也必须符合生存竞争的需要。即使到了改革开放初现成果,综合国力有所增强的上世纪90年代,小平同志还谆谆教导我们的党和人民要“韬光养晦”。经过百年的奋斗,经过60年的奋斗,经过30年的奋斗,我们民族的梦想终于犹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灿烂的礼花一般绽放。经过百年的奋斗,...
2009.03.30 14:23:00
-
电子企业,如同敏感的候鸟纷纷从长三角、珠三角往内陆迁徙;同样是跨国公司,日立、松下、耐克则选择了断臂求生,裁员、减产、关闭工厂,韬光养晦,而另一家跨国公司、家装巨头百安居则选择了逆市增资,在目前惨淡的中国家装行业率先增加投资4000万美金,成为行业内首家宣布以持续增长...
2009.04.14 10:18:00
-
平问题的冷静判断和重大调整;重新认识和界定所处的时代;发展和充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丰富和发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确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伟大战略方针;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内容丰富,既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鲜明的前瞻性,是我...
2009.05.14 10:36:00
-
中国迅速崛起而美国日见衰退,“哥俩好”频频叫响。中美关系定位“哥俩好”,既反映出奥巴马新政的“智慧外交”,也反映出中国历来的“韬光养晦”,二者的综合,成就了21世纪中美关系新定位。
文章摘录如下:
中国迅速崛起而美国日见衰退,划拳酒令中“哥俩好”频频叫响。中美...
2009.06.08 11:34:00
-
的深刻反省和真诚道歉,赢得了与欧洲国家的和解。
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日本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大国心态,显示出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缺乏韬光养晦的胸襟和深谋远虑的气度。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资金雄厚,号称能“买下美国”;国民生活富足,自认拥有“一亿中产阶级”。因为经济迅速...
2009.10.27 10:07:00
-
吹“中国责任论”,意在套住中国,将其纳入西方的轨道,为它承担国际责任,甚至承担力所不能及的责任。对此,中国不宜头脑发热,仍要坚持韬光养晦,量力而为。
第五,最大的挑战是国人自己。国内有些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往往以感情代政策,处事不冷静,办事不认真,不能认真贯彻落实...
2009.12.17 15:36:00
-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中国现行并将长期坚持的对外战略方针,它是对20年前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等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的一种概括、浓缩和发展。在这一问题上,目前不仅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和争论,而且还存在严重的误解和曲解。
■“韬光养晦”是“权宜之计”,还是“长期战...
2010.04.06 10:59:00
-
罐罐,“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一切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原则”,这是典型的“弃子取势”。引而不发可以构成一种威慑,蓄势待发则体现一种韬光养晦、隐忍发展的哲学。归根结底,今天谋势的着眼点还是国家利益。根据国家利益需要,可谋求优势或均势,有时还可能故意展示一种低姿态的态势...
2010.06.03 10:33:00
-
问题。而最要不得的恐怕是那种以为“中国模式”已然成型,可以与所谓别的一些模式相抗衡的看法。因为这种看法暴露出的只是一种器小易盈的心态,忘了邓小平当年“韬光养晦”的殷切嘱咐。毕竟,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还远未完成,正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2010.07.15 11:05:00
-
埋不下头做事的浮躁,更容易使得中国政府求真务实的外交被“挟持”。
但也许更令人不安的是,学术界也出现了一些中国是否应放弃“韬光养晦”的苗头。之所以说学者们的这种争议可能更令人不安,原因就在于学者们本身就应该是外交中最为理性的群体,而且,学者们对国家的外交决策有...
2010.11.04 15: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