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之人”,既有利于科举应试,也有利于“事君临民”。明代进士庞尚鹏在《庞氏家训》中说:“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干利禄哉?”明代大儒高攀龙在《家训》中说得很直率:“吾人立天地间,只思量做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做人的道理,不必多言,只看‘小学’便是,依此作去,岂有...
2009.07.03 16:20:00
-
我们骄傲地看到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2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5%。中国网络游戏正以着势不可挡的趋势一路高攀。然而,另一组数字却不容我们乐观。2月3日,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2009年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透露,我国主要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
2010.03.19 09:01:00
-
难免碰一鼻子灰;二是外交部门与老百姓沟通有问题,我们的外交总是给人一副政治面孔,“外交无小事”,仿佛处处是国家机密,让老百姓不敢高攀,以致于我们现在不得不面对这种尴尬:一方面,我们急需利用外交资源为中国的资本寻找出路,另一方面,大量外交资源被闲置荒废。
...
2010.09.25 12:01:00
-
书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围绕市民感兴趣的内容,组织专人对馆藏的地方文献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考证,并在《江南晚报》相继推出了《高攀龙和他的水居》、《一块碑、一座桥、一位名家——〈丰乐桥颂〉残拓片解谜记》、《一只竹炉引发的故事》、《一代“批鳞”忠臣》、《跟着拓...
2011.05.06 10:34:00
-
个学术高潮。这些仁人志士学成后,又返回各地开展各种讲学和布道活动,逐渐将洛学传承开来。
明万历年间,顾宪成罢官回锡,与被贬的高攀龙等人重修荒废已久的东林书院,并开堂聚徒,传播理学。东林书院的办学宗旨,意在正本清源,使学生们了解孔孟以来的儒家正统。儒学注重政治...
2011.12.07 14:41:00
-
唐喜祥这些年至少安排了200多人。不仅如此,很多在常创业有成的灌云人更是回家创业。外出创业明星徐保雷把在常州的厂搬回去,今年9月已正式开业,企业可以吸纳几十人就业。葛高攀也将自己的瑞源轴承有限公司分公司开到了家乡,一期投资上千万元,每年仅上缴税收就有100多万元。 ...
2011.12.21 10:55:00
-
使东林书院声名远扬的这副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原由明代学者顾宪成所撰。明万历年间,顾宪成与高攀龙等人同倡捐资修复东林书院,相继在此主持讲学,其间东林书院达到鼎盛,有“天下言正学者首东林”之赞誉。上世纪80年代廖沫沙先生重新题...
2012.02.08 11:04:00
-
百姓,培育出许多勤政为民的官员。无锡出去的有政声的著名官员有李绅、尤袤、蒋重珍、邵宝、孙继皋、华察、秦金、顾可久、龚勉、顾宪成、高攀龙、杨潮观、嵇璜、顾光旭、李金镛、薛福成等等。受无锡纯朴风俗的熏陶,到无锡任职的官员大多比较规矩,著名的勤政、清廉官员有焦千之、...
2012.04.06 13:44:00
-
诗》作者唐代诗人李绅,中国古代十大画家顾恺之(晋)、倪瓒(元),无锡近代民族工商业率先崛起的思想先导并曾在东林书院倡导实学的顾宪成、高攀龙,皆出自锡山。
老街、古巷,沉淀历史的记忆;湖光山色、青堂瓦舍,勾人思古悠情。
风采锡山
锡山,凭借着一往无前的勇气与...
2012.05.15 14:22:00
-
同的喜好和特长,逐渐定位自己的创作形式和风格,形成了以刘炳忠的小说、张艺华的散文、韩永宏的诗歌、范兆车的寓言、刘文峰的杂文随笔、高攀龙的格律诗、阮步华的小戏等多种文学样式的作者群。
为了给业余作者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该镇又创办了群众文艺内部刊物《运河桨声》,...
2012.06.06 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