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用指甲草涂染手指和脚趾,佩戴由巫师用五色线绳编制的符以辟邪。生育少或有体弱多病幼儿的家庭,节前清晨给幼儿穿上这样的衣服,以辟鬼邪。端午采药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人们认为“端午草药”最为灵验,许多集市上有此药专卖摊.
越南也是在阴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他们的...
2010.06.17 08:45:00
-
卫生节 挂菖蒲,燃艾草
苏州人家端午节在家门口一般都要挂艾草、菖蒲、大蒜。许多家庭还要让孩子也随身携带,据说可驱除毒害,避鬼邪。
端午节时,时近夏至,天气转热,空气潮湿,百毒齐出,蚊虫孳生,疫病增多。因此沈建东认为,古人用菖蒲、艾草、蒜头来去除各种毒...
2011.06.07 09:10:00
-
多。古人用菖蒲、艾草、蒜头来去除各种毒害,是有科学根据的。艾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杀虫。古代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故而节日一早便将艾蒿、菖蒲扎成人形,悬挂在门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挂菖蒲由此而来。
周奶奶开心地迎接小朋友,说今...
2013.06.13 16:35:00
-
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天上一轮共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烘托的是团圆。“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祈祷的是平安。祛鬼邪、保平安,盼团圆,人们的初衷是一样的。当中西节日碰撞,中西文化交汇之时,以开怀包容,和而不同的心态去接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
2013.11.04 15:14:00
-
代六臂观音砂石像,是1964年在瓜洲八里铺的水利工地上出土的。当蔡起闻讯赶到时,看到当时出土了数十件砂石像。有的天王像手持金刚,脚踏鬼邪,怒目侧视,雄壮威武。有的观音像身穿轻衣,腰系薄带,秀眉善目,端庄慈祥。很多当地的农民都在哄抢,想要带回家供奉。蔡起见状,立刻找...
2016.10.24 08:59:00
-
上,百鬼不入家”之说。这就是“三月清明门插柳”习俗的心理根源。宋代清明节已“家家以柳条插于门上”,说是可以“明眼”,也就是能明辨鬼邪,看住家门。后世沿袭了插柳的风俗,如近代寿春“清明日,家家门插新柳,俗意谓可祛疫鬼。”新柳一般由人们在祭墓踏青时在墓地野外折回,...
2017.04.04 09:39:00
-
即为“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也”。在隋唐直至宋元,食用雄黄可以祛病成仙的传说随处可见。宋时《证类本草》指出雄黄“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杀诸蛇虺毒,解藜芦毒,悦泽人面。炼食之,轻身神仙”。《太平广记》记载蜀人刘无名服食雄黄三十年,大限之日,司命之...
2017.05.31 10:13:00
-
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宝山县有谚语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
2018.11.02 16:05:00
-
人的传统习俗,每到除夕夜,吃过年夜饭,长辈通常会将未成年的晚辈召到跟前,一人一个小红纸包,里面放的就是压岁钱。“压岁”也就是压住鬼邪,所以,压岁钱就有了保佑平安、祝福成长之意。后来每逢过年,民间渐渐流行起亲戚间、朋友间互相给对方家小孩子送压岁钱的风俗。正是这般...
2019.02.27 14:08:00
-
一起戴上的还有彩色的快乐和幸福!
门前挂艾祈平安。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传说,人们把艾草挂在门前,可以消疾病、驱鬼邪、避晦气,给今后的日子带来平安和好运。父母和孩子们一起来到郊外,寻找艾草,并摘下艾叶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孩子们认真的样子、陶醉...
2021.11.04 14: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