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找的是不是:魏筝  魏争          
找到相关结果约260条,用时0.01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文明、人格行为和文化思想的美文为数不多。我排了一下有9篇。它们是:1.贾谊《过秦论》;2.司马迁《报任安书》,3.诸葛亮《出师表》;4.魏征《谏太宗十思疏》;5.范仲淹《岳阳楼记》,6.文天祥《正气歌并序》;7.梁启超《少年中国说》;8.林觉民《与妻书》;9.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2009.08.26 14:32:00
  2. 了激烈战斗。在这场遭遇战中,鲁艺华中分院二队的丘东平、许晴、李锐、袁万华、张炳炎、丛云生、王海纹、叶玲、施予、徐辉、吴斌、朱丹、魏征、李馨和新安旅行团负责人张平、张杰等30多位师生不幸牺牲,邵惟、石流、左林、张修等60多人被敌抓走,还有五六十人被冲散。当地群众亦有...
    2009.12.11 15:46:00
  3. 2011年集体经济收入实现6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9230元。    横桥村三面环湖,犹如金湖的“好望角”。传统文脉深厚,文化遗存丰富。有唐朝魏征监造的青山庙、东至庵,宋代大学士苏东坡到过青山庙,留下“酒沽横荡桥头月,茶煮青山庙后泉”的佳作。南宋文学家陈造出生于此,有诗“我...
    2012.08.08 16:51:00
  4. 了激烈战斗。在这场遭遇战中,鲁艺华中分院二队的丘东平、许晴、李锐、袁万华、张炳炎、丛云生、王海纹、叶玲、施予、徐辉、吴斌、朱丹、魏征、李馨和新安旅行团负责人张平、张杰等30多位师生不幸牺牲,邵惟、石流、左林、张修等60多人被敌抓走,还有五六十人被冲散。当地群众亦有...
    2009.12.11 15:46:00
  5. 高级干部要懂得脱离群众、贪污腐败足以亡党亡国的道理,始终牢记和坚持党的群众观点。这既是现实的警示也是历史的警示。   唐朝初年,魏征在上唐太宗疏中说:“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这个意思要比李世民说的“水可载舟,水可覆舟”更为深刻。覆舟和载舟是说如何保证老百...
    2013.01.08 08:40:00
  6. 大问题。批评多为忠言,忠言往往逆耳甚至“闹心”,非有足够的修养和雅量不能容之。历史上,即使被誉为从谏如流的唐太宗也曾对犯颜直谏的魏征动过杀念,况乎常人!客观地说,现实生活中听不进尖锐批评的领导干部并非个例,一些能直言、敢“直谏”的下属和群众被“穿小鞋”、“打入...
    2013.03.28 08:48:00
  7.   善于听取并能容得下尖锐的批评,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雅量。“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唐朝的李世民宽容对待不畏强权、一生谏言的魏征,并善于纳谏任贤,终于成就了贞观之治。在延安时期,党就提出要“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人人起来负责”以防人亡政息。如今,领导干部...
    2013.05.04 18:32:33
  8. 是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我们说作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是从作风直接决定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而言的。唐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为长期执政的党,面临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
    2013.05.27 11:05:00
  9. 行,弄清可为与不可为;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作出理性判断,避免决策失误。   智慧与勇气是提高协商民主实效的条件。唐代名臣魏征恪守谏诤职责,“知而即谏”、“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唐太宗李世民则“励精政道、虚心纳谏”。这成为开创贞观盛世的一个重要保障。唐太宗...
    2013.06.07 09:38:00
  10. 之士,都重视“镜鉴”的作用。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封建统治者中杰出的政治家,他虚怀纳谏,善于听取批评的意见。当“以谏诤为己任”的名臣魏征死时,唐太宗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这...
    2013.07.05 09:50: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搜索 魏峥 魏徵 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