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终导致用错干部,弄坏风气,贻误事业。
据史书记载,西门豹在为邺令时,廉洁奉公,政绩显著,然而身边人却联合起来排斥和诋毁他。魏文侯偏听偏信,反而要“收其玺”,罢其官。西门豹说:过去我不懂得治邺,现在我懂了,您让我回去继续任职吧。一年后如果还有人说我不行,“请伏...
2014.06.19 08:15:00
-
最终导致用错干部,弄坏风气,贻误事业。
据史书记载,西门豹在为邺令时,廉洁奉公,政绩显著,然而身边人却联合起来排斥和诋毁他。魏文侯偏听偏信,反而要“收其玺”,罢其官。西门豹说:过去我不懂得治邺,现在我懂了,您让我回去继续任职吧。一年后如果还有人说我不行,“请伏...
2014.06.19 08:33:00
-
《韩非子》里记载了这样两个小故事:魏国将领乐羊攻打中山国,中山国君把其子煮成肉羹送给他。乐羊端起肉羹一饮而尽,而后攻占中山国。魏文侯虽然奖赏了乐羊的战功,却也怀疑起他的品行。鲁国国君孟孙打猎时活捉了一只小鹿,命秦西巴带回。秦西巴心有不忍,把小鹿放生,孟孙得知后...
2014.07.30 08:36:00
-
是不能等同的,李悝用以决曲直的诉案,可能是一些久拖不决或无关紧要的一般讼案。在战国时与强秦接境的地区,军事是压倒一切的任务,李悝用此法来鼓励人们习军事技术,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不能不说是一个创造。大概因他在上地郡的政绩不错,魏文侯才任用他为相,支持他的改革。
...
2015.06.05 14:36:00
-
李悝, 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法学家。公元前5世纪,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李悝变法是中国变法之始,为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铺平了道路,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著成的《法经》一书,分为《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律》和...
2015.07.28 15:47:00
-
》虽达不到最高理想境界,但也可代表小康理想。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这样的道理并非人人能懂,而那样伟大的音乐也并非人人喜爱。魏文侯就曾问子夏:“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子夏聆听过孔子的教...
2015.11.17 08:56:00
-
》虽达不到最高理想境界,但也可代表小康理想。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这样的道理并非人人能懂,而那样伟大的音乐也并非人人喜爱。魏文侯就曾问子夏:“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子夏聆听过孔子的教...
2015.11.17 08:56:00
-
时被废除的还有沿用已久的肉刑等酷刑。
其次,保留秦律之“宜于时者”。《晋书·刑法志》就明确记载:“是时承用秦汉旧律,其文起自魏文侯师李悝,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须劾捕,故著《囚》《捕》二篇。其轻狡、越城...
2016.04.26 09:20:00
-
时被废除的还有沿用已久的肉刑等酷刑。
其次,保留秦律之“宜于时者”。《晋书·刑法志》就明确记载:“是时承用秦汉旧律,其文起自魏文侯师李悝,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须劾捕,故著《囚》《捕》二篇。其轻狡、越城...
2016.04.26 09:20:00
-
作者以别开生面的方式导读《资治通鉴》,为我们揭示自“三家分晋”到“开天治乱”之间的一系列帝王将相的兴亡轨迹:智伯的覆亡和魏文侯的崛起,吴起的悲剧和商鞅的命运,吕不韦的成功投机和秦始皇的千古功过,刘邦的用人本事与项羽的逃避责任,汉武帝的原则与权变和霍光的机敏...
2016.11.22 1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