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起了被认为并不重要的编译资料工作。在编译资料室的几年,才使得黄枬森有了足够的时间做研究。期间,他埋头哲学世界,神游智慧之海,对黑格尔哲学和《列宁哲学笔记》作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在黄枬森看来,列宁虽然是一个政治领袖,他的哲学笔记却是一本纯粹的学术笔记。当时,学习《列...
2009.03.09 13:19:00
-
奇从新黑格尔主义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进入他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学徒期”。他一改传统研究中以费尔巴哈来注释马克思思想的倾向,重新强调黑格尔哲学及其辩证法对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意义,以历史中的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重新解释马克思的思想,强调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性思想是对物化意识的超...
2009.05.05 10:43:00
-
在批判德国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人物之一施蒂纳时,强调共产主义既不主张利己主义,也不主张自我牺牲。受当时德国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而且在黑格尔哲学的滋养下,施蒂纳写作并出版了《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一书。施蒂纳写作从情感的形式去理解普遍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对立,并把这种对立的根源归...
2009.05.05 10:43:00
-
世界观上是多元论和实用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构成和来源是多样性的,把基督教学说、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康德的伦理学与启蒙思想、黑格尔哲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等都作为自己的思想来源,淡化马克思主义色彩,甚至把马克思主义从纲领中排除。
民主社会主义否定工人阶级领导,主...
2009.06.05 10:27:00
-
学的还是法学,但他更爱好哲学和历史学。这一期间,马克思逐步摆脱最初信奉的康德(Immanuel Kant)与谢林(Schelling)的浪漫主义,转向黑格尔哲学。当时的德国学术界,完全在黑格尔思想的笼罩下。德国学者海姆在描述这一“黑格尔时代”的情形时写道:“那时全部学术都从黑格尔的智慧的...
2009.06.08 11:36:00
-
的,所以我们有必要从一定角度出发,对生活世界概念的思想来源、现实背景、理论关联及实际作用做出辨析。
从思想来源上说,哈贝马斯汲取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有所不同。马克思汲取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阐述的主奴意识以及有关劳动的观点,依据劳动带来主奴地位的翻转这一思想,为自己在...
2009.07.09 15:17:00
-
期是欧洲传统哲学遇到挑战、进入萧条凋零的岁月。只是到了19世纪末胡塞尔建立现代现象学,现代西方哲学才得以真正确立。
摧毁和颠覆黑格尔哲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自然科学继续进步,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黑格尔用思辨的幻想去代替现实世界的联系必然会走向没落。其次...
2009.07.10 14:55:00
-
判黑格尔思辨哲学,“直观”是费尔巴哈反对宗教神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主要工具,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它把唯物主义从黑格尔哲学中拯救出来,它直截了当地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辨而喜欢感性的直观”,[1]56他提出了哲学改造和建立新哲学...
2009.09.21 14:48:00
-
正义思辨的反思和批判却早已流露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之中。(参见Wood, 1972, p. 246)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国家观的批判性解读,指出黑格尔哲学,包括以前的法哲学,都是将国家视为基础或主体,将理想的社会视为理想的国家,理想的国家在于合乎人性,因而认为合理的社会必须在人性中寻...
2009.11.18 16:21:00
-
学者对《共产党宣言》中“消灭私有制”的译文提出质疑,认为应改为“扬弃私有制”。我们经过研究认为,虽然德文“Aufhebung”这个词作为黑格尔哲学术语表示既否定又肯定的意思,可译为“扬弃”,但它在通常情况下常常用来表示废除、取消、消灭的意思,译为“消灭”并没有错,况且马克思、...
2010.01.13 11: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