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驱逐出境的鲁昭公,同时希望齐国能够给他提供一个施展抱负、实现其理想社会的机会,时年35岁的孔子决定出走齐国,开始他第一次的列国之游。齐景公对于他的到来,虽然非常高兴,还曾热情地询问孔子怎么构建政治理想、社会有序等问题,但由于朝中其他大臣的反对,加上自己目光短浅,最后对孔子...
2009.03.16 15:48:00
-
使用刑罚。公元前500年,齐鲁两国国君在今山东境内的夹谷相会结盟,孔子其时为鲁国大司寇,随从鲁定公出访。据《毂梁传》记录,鲁定公与齐景公会谈结束后,“齐人使优施舞於鲁君之幕下。孔子曰:‘笑君者罪当死’,使司马行法焉,首足异门而出。”此事又两见于《史记》:一为《鲁周公...
2009.04.09 13:58:00
-
起。而孔子之时管仲事迹已经广为流传,这可从《左传》、《论语》、《墨子》、《晏子春秋》中对管仲的事迹介绍及各诸侯国君臣、百姓尤其是齐景公及晏婴对管仲的敬仰与崇拜中得到证明。另外《管子》中的某些篇章,尤其是“三匡”及《国语·齐语》中所记载的许多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中原的...
2009.07.23 16:10:00
-
春秋时代,齐景公宠爱梁丘据,一天景公对晏婴说:“你也看看人家丘据,他跟我那才叫和谐!”晏婴问:“你们怎么和了?”景公说:“我说什么,丘据也说什么,他从来没有反对过我,这不就是跟我高度和谐?”晏婴说:“那您可错了,梁丘据跟您那叫同,不叫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
2012.11.01 16:41:00
-
门逃走。七月十四日,齐国的军队攻入纪鄣城堡。
这位孙书原名陈(田)书,是田完的四世孙陈(田)无宇的儿子,由于攻打莒国有功,被齐景公赐以姓氏“孙”。这就是孙武的祖父,纪鄣城堡战役之时,孙武大概十几、二十岁。《孙子兵法》最后写了《用间篇》,谈论间谍情报、里应外合的...
2014.02.24 08:48:00
-
个充满挑战的问题。
如果有一天,你一不小心站到了前排,而你的身后恰是一群并不信服你的人,你该怎么办?
杀鸡还是杀猴。
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击齐国的阿、甄之地,而燕国入侵河上,齐国的军队吃了败仗。危急时刻,晏婴向齐景公推荐了田穰苴,说他:“文能附众,武能威...
2014.05.26 14:45:00
-
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具有特殊深远的意义。
中国和希腊都是毗邻大海的古老国家,都有悠久的航海历史。2500多年前,当中国春秋时期的齐景公在渤海和黄海海域留下航行记录时,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商船穿梭于地中海沿岸。爱琴海孕育了伟大的古希腊文明,也塑造了希腊人包容乐观向上的精...
2014.06.21 09:02:00
-
黯,其实晏子更是个中翘楚。《晏子春秋·内篇》中的50则故事,晏子进谏有好多逆耳之言,如“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著于国”,不知齐景公当时怎么下得来台。今日从政者,不妨一问,晏子何来这种说话的勇气?
在生活作风上,晏子也值得一问。比如关于座驾。晏子是“乘弊车,...
2014.09.23 09:19:00
-
”,有了长远的生命力。
讲到这里,有必要介绍孔子“和而不同”的文化观。
春秋时期,“和”与“同”的区分是很清楚的。晏子曾对齐景公说,“和”就像八音的和谐,一定要有高低、长短、徐疾各种不同的声调,才能组成一首完整和谐的乐曲。
孔子丰富了“和”与“同”的概念...
2014.12.22 09:53:00
-
体必须具有和而不同、可否相济的政风。《国语·郑语》载,西周末年,史伯揭露周幽王执政之大弊就在于“去和而取同”,而齐国政治家晏婴对齐景公也提出君臣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可否相济、同异相济的关系。只有君臣可否相济、上下同异相济,决策才更完善,执行才更通畅,政局才能平稳。孔...
2015.11.16 09:43:00